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41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295篇
教育   3743篇
科学研究   1793篇
各国文化   146篇
体育   311篇
综合类   212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18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462篇
  2013年   757篇
  2012年   511篇
  2011年   623篇
  2010年   440篇
  2009年   498篇
  2008年   495篇
  2007年   532篇
  2006年   464篇
  2005年   378篇
  2004年   342篇
  2003年   341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林鸿 《电子软科学》2007,(12):93-95,97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保障网络安全、防范网络入侵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继防火墙之后的网络入侵防范技术:IDS、IPS、IMS等已经开始在网络中部署和应用。该文通过比较这些技术防范入侵的特点,介绍了如何结合网络安全策略的需求,应用这些技术构筑立体的、多层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  相似文献   
72.
本文以联盟管理、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以参与“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的合作单位为研究对象,从组织声誉、联盟经验和网络中心性三个维度,对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在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进行梳理与回顾的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并建立实证研究模型,并利用二手数据进行分析验证。最终得到以下结论:(1)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组织声誉与协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不显著;(2)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联盟经验与协同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高校及科研院所在协同创新合作网络中所处位置的中心性对其联盟经验与协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4)政府合作对高校及科研院所在协同创新合作网络中所处位置的中心性与其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73.
中文科技文献的网络检索及其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立 《情报科学》2001,19(10):1075-1077
简述科技文献检索工具的发展过程,分析网络检索的优势与制约因素,介绍因特网上大型中文科技文献数据库资源,并从检索应用的角度对它们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4.
网络环境下重构高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刘葵波 《情报科学》2002,20(6):568-570
本文指出网络环境下现行高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已明显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出重构高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及全新的评估指标体系应具有的导向性和应重点把握的原则。并结合《综合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指标体系》中有关图书馆的评估指标,对高校图书馆评价指标体系相关项目提出质疑,并探讨了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75.
王峰  汪惠海 《情报科学》2002,20(8):856-857
数字化城市,对加快城市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数字化是创新的手段,信息化是创新的载体,它会将我们的信息资源进行重新组织和最优化的归类,以达到最快的传输速度,最直观的形式和最低的成本,让每一个市民和每一个决策都都能够在数字化的环境下,做出自己的判断和对工作的重新安排,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和发展信息世界,更好地利用网络来高效合法地传播数字信息。  相似文献   
76.
Since Teece's seminal paper explaining who were the gainers from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creased globalization and th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revolution have brought new ways for firms to organize and appropriate from innovation. A new more open model of innovation suggests that firms can benefit from sources of innovation that stem from outside the firm. The central theme of this paper is how firms try to unlock communities as complementary assets. These communities exist outside firm boundaries beyond ownership or hierarchical control. Because of practices developed by communities to protect their work, firms need to assign individuals to work in these communities in order to gain access to developments and, to an extent, influence the direction of the community. Using network analysis we show that some software firms sponsor individuals to act strategically within a free and open source software (FOSS) community. Firm sponsored individuals interact with more individuals than interact with them, and also they seek to interact with central individuals in the community. However, we can see differences in how individuals interact, depending on whether their affiliation is with a dedicated FOSS firm or an incumbent in the software industry. Apparently, some firm managers believe they need ‘a man on the inside’ to be able to gain access to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77.
能源安全战略的实施顺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能源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投入,就如人体的血液一样,保障能源安全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但能源安全战略实施需要投入的资金巨大,在我国现有的经济、财政条件下,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同时实施所有战略,因此,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主次分明地对战略进行有序地实施.本文通过分析能源安全的经济作用,并运用社会福利准则分析能源安全的社会作用,说明能源安全对经济、社会等的作用是有限度的,相对于能源不安全对社会和国家造成危害的无法估量性,决定了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实施顺序的选择,不应该以传统的效益可得性为依据,而应该在充分考虑全球能源状况和国家经济及能源供需等具体条件下,按照能源的危机程度及先短期后长期等原则排列.最后,依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的实施顺序.  相似文献   
78.
网络环境下基层科技信息机构的信息服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论述了网络环境下科技信息机构要结成联盟,注重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和科技网站建设,提高信息服务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79.
80.
What happens when a team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researchers initiates a social justice learning project in a local high school, and – despite the overall project’s considerable successes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critical political ‘voice’ – is confounded by the periodic, apparent ‘silences’ of some of its young female students? Drawing on eight years of fieldwork in a groundbreaking high school social justice education classroom,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presumptions inherent in certain forms of social justice pedagogy, and the ways in which ensuing classroom disjunctures may, in fact, lead to deeper insights about education for youth critical social consciousness.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wo, interrelated issues: the unsettling and sometimes confounding ‘silences’ of female student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uch silences and social justice educators’ attenuated ability to recognize and support the myriad ways in which minority female students may encounter, negotiate, and articulate their own particular forms of Freirian conscientizació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